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广大农村地区的朋友们已经在科学指导下,积极进行防范,与疫情作斗争。但根据最新调查显示,新型冠病毒还有可能通过“粪口传播”,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应该格外重视这个问题。
什么是“粪口传播”?
(图片来自网络)
“粪口传播”途径是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之一,也称经消化道传播。一些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能够在大便之中存活,并通过消化道排出的粪便进行传播。如果这些带病原体的大便,污染了手或者食物,就会病从口入,导致传染给其他人。
我们常见的通过“粪口传播”的疾病有甲肝、戊肝、伤寒、霍乱、手足口病,还包括一些寄生虫疾病,比如绦虫病、蛲虫病、蛔虫病。
面对疫情存在“粪口传播”的可能,农村更需警惕
(图片来自网络)
2017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厕所革命推进报告》中指出,我国农村地区80%的传染病是由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的。而研究显示,新型冠状病毒的“表兄弟”SARS病毒在人的粪便和尿里至少能生存1 到2 天,在腹泻患者粪便里甚至能生存4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也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传播途径的增多,无疑将增大疫情防控难度,尤其是农村,个别地区还在使用旱厕。
因此,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存在的“粪口传播”,农村地区的防疫工作必须格外引起重视。除农民如厕发生粪便接触外,利用粪便进行施肥,或者食用使用患者粪便种植的蔬菜等农产品,都存在“粪口传播”的风险。
面对“粪口传播”的问题,农村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防疫?
(图片来自网络)
1. 防范“粪口传播”的关键是勤洗手,尤其是在进食、喝水前。
2. 虽然我们提倡节约水资源,但是面对疫情,洗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使用流动水。
3. 在我国部分地区还有使用便桶并且在鱼塘清洗的习惯,疫情时期必须摒除这种做法。
4. 疫情期间必须停止利用粪便施肥。
5. 农村厕所常常狭小且排风设施不完善,且共用厕所现象普遍。应当避免和患者、疑似患者共用厕所。
6. 要避免厕所随意丢弃垃圾,因为病毒可能存活在使用后的手纸、烟头中。厕所要做到每日清扫及消毒。
7. 有患者的农户,患者使用厕所应隔离开来,粪便可用漂白粉、生石灰等覆盖,对储粪池周边要进行消毒,患者使用过的手纸也应密封收集并销毁。
8. 粪污清掏和处理人员应加强卫生安全防护,配置防护服和卫生消毒设施,粪污转运要有密封措施。
文章来源: 光明网